指揮 : 卡拉揚
樂團 : 柏林愛樂
作曲家 : 拉威爾+穆索斯基
黑膠唱片,習慣又稱「膠木唱片」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,是用樹脂聚氯乙烯,即PVC壓製,上面刻有凹凸的刻紋,以紀錄聲音。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,轉速為78轉(每分鐘)稱為SP,1948年之前SP(粗紋唱片)此規格為全球大一統的局面。
1948年出了轉速較慢、面積較大的33又三分一轉密紋唱片(即LP,Long Play),每面大約可以錄製6首歌左右,是由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頌(Emile Berliner)發明的。密紋唱片LP的誕生打破了SP「大一統」的局面,SP由於第一,錄音時間短,第二,單張SP唱片 較LP重量重,相同錄音時間需要的唱片數量較多,不易攜帶。第三,粗紋唱片十分脆,極易損壞。第四,粗紋唱片保真度較密紋唱片差很多,信噪比低,低頻、高 頻的頻率響應差。因此,自密紋唱片出現後,粗紋唱片便被迅速淘汰,於1950年代基本被密紋唱片完全取代。
細紋唱片直徑常見的是12英吋,大量用於錄製各種音樂。SP粗紋唱片可使用鋼針(早期手搖唱機)和粗紋寶石唱針(電唱頭)放唱,唱針與密紋唱片不能通用。一般來說,唱片都是先用一塊質料比較軟的物料造成母碟,再把鋁金屬倒在上面製作壓碟用的母版。利用母版,唱片生產商可以重覆多次的把半融的空白硬膠碟壓成音樂唱片。黑膠唱片原本皆為黑色,到了1980年代後期時,這些唱片的顏色已不再局限於黑色,而可以是白色、橙色、透明、螢光色、甚至可以把歌手的樣貌印製在唱片裡,不過成本比較高。
LP的聲波音率是最接近人類耳朵聽覺的類比式頻率,聲音較CD(數位)更飽滿、渾厚、輕柔而不尖銳、自然而流暢,是較接近原錄音的音場,聽LP的好處很多,唯一缺點是需要換面、放久了容易發霉,沒辦法用搖控器選曲或重聽,全部需要手動,但確是最溫柔美好的聲音載體。1927年,舞蹈家伊達.魯賓斯坦委託拉威爾譜寫芭蕾音樂,這就是《波麗露》的由來。這部是一部長約十三分鐘,不斷重覆同一旋律與節奏,但是音樂的氣氛與氣勢逐漸由慢達到高潮的作品,徹底改變幾世紀以來管弦樂曲的概念。首演後短短的兩個星期就讓拉威爾名揚全球。
本輯錄製於1964年,由卡拉揚指揮的《波麗露》控制力相當好而且扣人心弦,證明卡拉揚正處於最佳狀態。卡拉揚有許多哲學和深刻感情都埋藏在音樂的音符裡,而且也只有幹練的指揮家能把它們發酵出來,讓觀眾不自主的如痴如醉。這也正是卡拉揚「音符」的魅力所在。卡拉揚從瑜伽中體悟到「脈搏理論」,也就是說,卡拉揚認為只要抓到正確的速度,人體脈搏產生共振,便會產生一種無法抗拒的快感。這也是卡拉揚在這張專輯裡所實踐的美學點。專輯中的曲子,是古典音樂很優美的樂章。多產量的卡拉揚要再度以這一張專輯,擄獲全世界愛樂者的心。
曲目 :
Mussorgsky: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
Ravel: Boléro
Berliner Philharmoniker, Herbert von Karajan